陇山情怀张宏林山水画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作品搜索

艺术创作中对“线”的探索

2015-09-23 00:00作者:张宏林

艺术创作中对“线”的探索

 

从最初注意线型笔法在物状中的抒情作用到面对传统的广收博取,画家们希望在创作中最大限度地表现线的多样性。为此,笔者多年来在临摹、写生及创作过程中,时时注意寻求既平淡而又绚烂的线,深入领悟线在表现画面关系中的多层含义及辩证关系。及“书画同源”的学术理解

       

                    线的构成特点

   人类视觉看到的自然界,有木本与草本之别,春花与秋实之分。于枝叶的阴阳向背及穿插以至通幅作品的移花接木的艺术处理,已不单是笔法的作为,这里需要更多的造型手段与组合方式来表现其内心感悟出的诗情画意。所以线型构成画面时,应十分注意体察对象并整理感受。线就是中国画的灵魂,有了灵魂,就有了一个生命的躯体。更有骨肉筋血来构成的。所以中国画的线,要有生命力,更具有表现力。“骨”是生命体的基本构架,有了基本构架,它才能站起来;“筋”是连接骨的主体,是运动感的源泉。长在筋骨上的“肉”是一个生命的主体,贯穿在筋骨肉的血是流淌整个生命中的营养,滋润着它的全部,让这个生命体茁壮成长。古人云,“书画同源”,那么中国画的点线面,在中国画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必须是把线抒写出来,才能行云流水,动感更强,文感更足,韵味更浓。才能从画家的情感和想象里体会到客观形象的骨筋肉血,更能体会到“书画同源”的传承精神。所以,绘画中的线,也要用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虚实,来表现大自然的万千变化,贯穿于“线”中,是中国画在万千书写中的绘画形象中更加构成一笔艺术笔墨形象,使中国画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笔不断。在力求达到物理、物情、物态并臻的同时,注重构成上金边、银角的应用,及疏密、有无、虚实、聚散与形象选择上的阴阳、向背、正侧、动静等对比法则,以便更有利于构图上的情感流露。尤其要注意以画幅气势上的穿插、呼应、回旋、掩映、变异来营造构图上的形式美感。更要注意观察与发现对象在生活中的特定角度与瞬间变化,注重形式美感的锤炼,在构造时要夸张变形,要善于裁剪画面,要善于移花接木,在努力营造视觉形态真实的同时,不要偏离其内在的本质。应从全面修养的高度来领悟对线的学习,不要忘却构图的形成就是情感诗意的表现,尤其在以线为主的作品的表现上更是至真之理。所以,线构成上要不落俗套,或疏或密,左倚右斜,纵横错落或简之繁之;或取或舍,幅幅绝不雷同,以千变万化写出视觉形态的千情百态。

线势结构的运用

   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线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画面上的转折及交错的关系,这看似简单,但在具体的处理上却面临诸多的问题。如对线的结构理解与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作品气行不畅,塑造物体僵化孤立。其最主要的环节就在于失去了对线综合强化的效果,而孤立了线与线之间的关联。所以说中国画的以书入画是关键,尤为重要,用笔用线更为重要,“笔力开张”、“用笔清劲”、“画笔刚健”、“笔力雄健”、“笔可屈铁”,都是对用笔的高度要求,那就更体现到中国画线的高度重要性。所以说,画家面对一纸空白,不肯让物的底层黑影填实了物体的“面”,布白留墨,白即是黑,黑即是白的处理方式,形成中国画特有的实好安排,虚难处理的绘画语言。是画家面对一张白纸,解衣盘礴,用飞舞的草情篆意,谱写出宇宙万物的诗情画意,所以直接用笔墨在纸上挥洒情怀,同时借用草情篆意的书法用笔,表达自己对山川风情心中的韵律,写出心灵所直接领悟的物态天趣,造化和心灵的凝合,自由潇洒的笔味,凭借线的韵律味,开径自行,养空而游,韬光极影,撰虚成实,传达出中国画特有的意境韵律。解决的办法就是将个别的造型手段服从于整体的关系进行有机的组织,为此,我们可以将线势结构的作用大致归纳并加以说明如下:1、画面中各种不同物象在造型取向上应该围绕线势的要求进行画理上的改造,使之达到画面整体的高度统一,并符合整体构成上的需要;2、作品中由于视觉物象质感的不同,在表现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几种不同特征的线,而线势结构就是利用这种不同物理状态下所产生的线及所交错在一幅画中的对峙关系,寻找到向外或向内的某种张力,从而使画面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3、线势结构从整体运用上讲,在于线与线之间的交接与转换关系,线形与线形之间的过渡关系,画面线势在第一层与第二层面、第三层面或更多层面之间的呼应关系,这种层面关系的强化与组合将会产生更多线之外的艺术效果;4、对线势结构中细部的刻画及微妙运用,同样将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色感、量感、质感。如果线行表现后再加以赋彩,那这种色彩会表达作品中作者的对某种情感的述说,是一种主观上的补充;5、应学会掌握深人探讨由线与线在表现的交接过程中所产生的空白而转化的实空间与虚空间的艺术处理,并利用这种不同的空间形态变化,面积的差异,使作品的境界在虚化中达到升华。总之,不论工笔画家还是水墨画家,没有对线的特性认识有更深层的思考与技术上的锤炼,没有独特与多方位的思维,就难以寻求出新的视觉效果,所以笔者认为提出线势与线性结构这一论断,不是一种简单的思考,而是对线研习与表现过程中的一种新感悟,是线表现的一种深层拓展,是一种觉醒,是线写表现语言构成艺术作品的关键。

线的含义与性格

在中国画造型语言中,线性书写形象与景物,一般都被处理成近似平面的效果。东方味道的特点就是平面性,究其根源:其一受东方理性哲学观念对艺术的影响;其二,与中国的绘画材料的限制有关。中国画传承千载至今,均未脱开其传统的绘画工具:毛笔、墨、宣纸。这些工具的特性制约着线性语言的范围。古人总结出十八种线形样式(十八描)各种皴、擦、点、染的方法,书法有欧阳询结体三十六法。今人虽有所延展,但毛笔的性状所能表现出的线性样式是有限的。

在有限的线性中,必须寻找中国画特有的造型手法,“书画同源”。从书法线中找到多变的线韵味和笔意味,是中国画中的一草一树、一丘一壑、一人一景、一花一木,各种物像,灵想独辟,由心所在,返本归真,冥合天人的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的艺术意境和味象而创构,才能使一个画家心中情思起伏,波澜变化,仪态万千,不是一个固定的物像轮廓能够加以表现,只有大自然的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才足以表现一个成熟艺术家胸襟里蓬勃无尽的灵感气韵。

线作为绘制作品过程中的一个程序,所营造出的形象和味道足以让观者与绘制者沉迷,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其魅力归纳为:

(一)线艺术的造型手法的主观性与归纳性的特质,及其风格化,在现代绘画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存在意义。线艺术对于形象的图式书写具有很大的宽容性,线既可以强调表述人的主观情绪,又可以表现出对象极尽精微的细节、神韵。线造型手法概括、精炼,具有超自然绘画形式的独特价值,含有画家个人感情,与对象建立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上,具有不可重复性。

(二)艺术观的中心性的确立。绘制者的世界观与艺术观贯穿在作品绘制过程中的始终。从选取物象形态,组织视觉图式,到线性绘画,乃至线形趣味等,都在构思者的艺术观的统领下进行。

其实,历来有良好素养的艺术家,不管运用怎样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都可以表现自己的主观精神,用线性书写绘画的手法同样可以表现出西欧的风景、人物,而用油画也同样可以描绘出东方的风土人情。无论是传统艺术家或现代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映射出其艺术观及所呈现出的艺术品质。

每一种艺术,可以表现出一种空间感,并且可以互相移易地表现它的空间感,西洋绘画在希腊及古典主义画风里所表现的是偏于雕刻和建筑的空间意识。文艺复兴以后,发展到印象主义,是中国画风格的绘画,也是空间情绪寄托在光影色彩明暗里面。

而中国画的空间结构,不是凭借光影渲染衬托,中国画不是光影的写实,而是一种抽象的书写性的笔墨语言,也不是西方绘画雕塑立体及建筑几何型透视,而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武术、太极的韵律味构成的空间感,有开合、起伏、疏密、疾徐、虚实的空间感,更确切的说是一种“书法创作的空间”创造。中国书画本事一种以中国传统音乐、舞蹈、武术为起发的节奏艺术。它具有形线之美,有情感的人格结合表现。它既不摹写实物,却又不完全抽象,用笔得法,时空合为一体。

总之,线的艺术是永无止境的。为了更加繁荣我国的绘画艺术,发扬光大我国的绘画传统,使我们的中国画用线愈加绚丽,那么就有必要深入研究上下几千年的传统精华,细嚼、消化、吸收,然后扬长避短,弃同求异,化古为今,研究各朝代各名家走过的路,以借鉴补益,将国画的用线艺术文化在当代发展并无限延伸。

    (文/张宏林 临洮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教学部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