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情怀张宏林山水画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作品搜索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

2015-09-23 00:00作者:张宏林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

线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技法,也是研习中国画最重要的基础课程。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其线型和线性表现的审美准则都是一致的,即力度、均衡、变化、流动感与笔墨感。优秀的线性作品有其独立的艺术价值。成功的艺术创作中对线的组合与表现往往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的风格,并且通过这种个人的语言形式,表达出作者的艺术思想及其创作灵感,同时亦将这种形式贯穿作品的始终。古人说:书画同源,所以对线的要求有了一定的高度和严格的要求。

明代邹得中《绘画指蒙》中,单对中国古代人物衣服的褶纹,就总结了十八种描法,称为“十八描”,即铁线描、橄榄描、行云流水描……

“十八描”的用笔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中锋行笔,用笔力度要始终如一,笔画要粗细一致,线条要圆浑,诸如铁线描、琴弦描、高古游丝描等;第二类是行笔过程中,笔锋要有起伏顿挫的变化,而且行笔也要有快慢节奏的变化。不管采用那种线法,都是为了更好地塑造形象,切不可单纯地为线而线。表现物象时,不仅要有笔法,而且笔法要有节奏感与韵律感。

线绘画的首要任务就是造型,它是“应物象形”的最基本手段。以简洁而概括的线条来抓住人物的形象特征,没有过硬的造型能力是不行的。中国画艺术表现不仅仅是写形,还要“形神兼备”,这就增加了难度,因为就那么简单的几根线,既要画出形象特征,又要抓住神态特征,实在是不容易,所以在线条造型时必须很到位,要精致入微,不可太随意,尤其是用线的关键位置,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距物象之形象神态甚远,功力深厚的画家所用的写意性的线流畅生动,或刚健、或苍老、或古朴、或厚重、或飘逸……用这样的线表现不同的物象,会让人们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线主要起着界形的作用。它附属于形体,受制于物象,是一种非主要的造型因素。即使在“抽象主义”、“表现主义”这类绘画风格的作品中,线随意性也相当大,远没有中国画线条用笔的丰富和形式规定的严格。西方画家的用线不像中国画家那样讲究,而是更多地关注整个画面的形式意味和线与诸多绘画因素的组合方式,以此来体现画家自己的内心和个性。

中国绘画语言尚简、重意。这一特征使线写在自身的笔墨形式系统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形式规定。和西画一样,中国画的线同样具有界形的功能。但不同的是,中国画中的线通过穿插、重叠等表现画面层次,通过快慢、转折、顿挫表现运动的节奏和韵律,通过疏密表现画面的黑白色阶。

虽然中西绘画的用线存在着不同,但是两者并没有优劣之分。中国画中既有像“曹衣出水”、“吴带当风”那样刻画精微细致的线,又有像徐渭画中那样走笔如飞、狂放奇崛的线;西方既有波提切利用线的那种优雅精致,又有勃鲁盖尔用线的那种朴实与缜密。

视觉造型是塑造物象之首要,从写生到创作始终占有主导地位,那么现代绘画线的造型到底要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首先比较一下中、西方传统绘画透视法则,及传统国画造型与现代绘画造型的联系。

焦点透视法是西洋绘画的视觉传统,也是现代中国画绘画或物象写生中普遍使用的透视方法,此种造型法则具客观性;而散点透视是东方人的视觉观念在透视中的应用,带有主观性,注重人的理性精神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当代许多融合中、西型的画家们普遍采用的透视与视觉空间经营方法是,以中、西透视法的结合为视觉造型原则,即在视觉构图、经营布局上利用散点透视法,在个体绘画塑造或物象表现上利用焦点透视法。这也是每个画家要秉持的绘画造型法则。

中国人的造型观念与时空意识不同于西方,在用笔叙述物体的取景广度上是采用散点透视法,是“身所盘桓,目所绸缪”式的关照自然、审视外物的方式。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一张作品可以运用几个视点,使人视觉感很舒服,画面中透视焦点很多,不同的视点,且并不消失于一点,但建筑物、景物、人物在画面中的比例与空间关系都很好,这说明此方法是尊重人的视觉习惯的,从而使人在视觉上感到合理。

我在中国画思维与训练体系中是双向的、融合的:既有西方视觉造型规律与审美观念的训练,又有中国传统绘画技术方式的培养,使得中、西文化的融合成为必然。这两种文化渊源的比较与互融,体现在审美思维、视觉造型规律与技术和技法表现形式两方面的演进与转变。虽然在学习体系与模式上存在一些不健全,但多元素格局的形成成为必然。虽然多元素格局所形成的样式种种(东、西方绘画技术,材料的互渗、互融,国画工笔、写意自身语体界限的打破与互融等多方面的发展因素),究其根本,均未脱离国画基本元素——毛笔、宣纸、墨等材料的使用,以及线性造型范围。分析当代“线性绘画”的含义,除了赋予传统基础上的线以现代人的情感气息,乃至生命意志,以及反映现代社会“新人类”图式形象与“有趣味的形式”的表现语言之外,还有一些有别于传统的演变规律有待解析。

“线造型”是中国绘画的风格精神与造型根基,它承载了画家的情感与个性,仿佛一根根颤动的精神触角,饱含了画家的思维信息。在今天,线性绘画作为现代中国画的首要造型手段,其演变与转化规律应被画家在书法艺术的训练中要更为深刻的体会中国画的线韵律。

(文/张宏林 临洮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教学部画家